6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載人航天領域代表圍繞“自立自強發(fā)展載人航天”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新華社記者 潘旭 攝
“探索太空永無止境,飛天圓夢永不停歇?!眱啥蕊w天的“英雄航天員”費俊龍說,中國航天人是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更是一群腳踏實地的人。
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費俊龍和其他4位載人航天領域代表圍繞“自立自強發(fā)展載人航天”與中外記者交流,分享他們從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親歷故事和心路歷程。
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
中國載人航天從起步之初就選擇了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30多年來,一代代航天人接續(xù)奮斗,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千年飛天夢圓、到首次太空行走、再到實現空間建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李英良談及這些成就有三點體會:一是堅持舉國體制優(yōu)勢;二是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三是堅持精益求精、不斷打磨。
全程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tǒng)總設計師楊宏說:“我們成功地建成了具有當代科技水平的中國空間站,核心關鍵技術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全部國產化,走出了一條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發(fā)展道路?!?/p>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指揮助理張璐現場展示了天和核心艙科學實驗柜的模型。利用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科學實驗柜,復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正不斷取得國際上的突破進展。這正是他們自立自強,把核心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動航天實踐。
作為一名“85后”航天人,張璐說:“‘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傳承的精神密碼?!?/p>
團結協(xié)作 穩(wěn)扎穩(wěn)打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中,指令長費俊龍帶領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執(zhí)行了4次出艙任務。每一次,都能聽到他們在太空中回答“感覺良好”。
“這個‘感覺良好’,就是來自于我們日積月累的歷練和點滴汗水的付出?!辟M俊龍說。
千人一枚箭,萬人一桿槍。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孫威看來,航天戰(zhàn)線的每一個崗位都有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成千上萬顆“螺絲釘”擰在一起,就鑄就了通往星辰的鋼鐵天梯。
李英良談到,載人航天是我國航天發(fā)展史上規(guī)模最大、系統(tǒng)最復雜、技術難度最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大型系統(tǒng)工程。如何進行有效管理,是一個重大問題。
“我們充分考慮中國的國情和工程特點,在設計之初,就采用了行政指揮系統(tǒng)和設計師系統(tǒng)兩條線;對總體技術、科研質量和條件建設進行統(tǒng)一管理和安排;貫徹落實‘總體先行、各方參與、全局最優(yōu)’的設計管理理念,將14個大系統(tǒng)、百余家參研參試單位擰成一股繩、統(tǒng)成一盤棋?!崩钣⒘颊f。
現場有記者問,如今提到中國載人航天,大家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穩(wěn)。這個“穩(wěn)”是如何取得的?
楊宏說,“穩(wěn)”字背后實際上是技術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科學管理、團結協(xié)作以及無數航天人默默無聞奉獻的共同支撐。
開放共享 合作共贏
“中華文明天然就具有友善、和平、包容等特點。從歷史上看,像絲綢、瓷器這些典型的中國制造,對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孫威說,中國空間站正是中國面向世界推出的又一張“國家名片”,也彰顯了中國航天始終堅持“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
他以自己的工作舉例,我國不斷完善和升級航天測控通信網絡,也能為人類航天活動提供更加豐富的測控資源。
費俊龍也有相同體會。每次飛行時,他都會通過舷窗回望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疤剿鏖_發(fā)太空是我們人類共同的事業(yè)。我們也相信歷史會見證,中國空間站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彼f。
今年初,我國宣布將選拔訓練巴基斯坦航天員后,曾被媒體評價為“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新模式”。如今,不少國家都表達了在載人航天領域與中國開展合作的意向。費俊龍誠摯地邀請“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能夠到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天宮做客”。
“載人航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從近地空間走向外層空間去探索和發(fā)現新事物,不斷拓展人類認知和生存發(fā)展的空間?!崩钣⒘颊f,“我們著力推動技術和創(chuàng)新成果向生物制藥、材料、能源、制造等領域的轉移轉化和應用,促進相關產業(yè)升級發(fā)展?!?/p>
在現場,李英良還向中外記者分享了一個剛從一線傳來的好消息:我國17日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組織實施夢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標志著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qū)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